乘务学院教师参加“2025年第二十期客舱乘务员服务技能教员暨1+X民航空中服务中级教员培训班”
为积极响应《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中“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号召,深入推进民航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高质量贯通式培养,中国航空运输协会于 2025 年在河南省郑州市精心举办了首期民航空中服务专业教员班——暨“1+ X”空中服务专业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中级教员班。此次培训汇聚了来自全国8所院校的20余名民航乘务专业教师,他们齐聚一堂,聚焦民航乘务教学核心能力的提升,展开了深度学习与广泛交流。我校教师刘梦玮积极参与其中,为个人专业成长和学校教学发展汲取养分。
本次培训为期四天,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特别邀请了原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客舱部总经理黄宗瑛和资深乘务教员张燕凌担任授课专家。培训内容精心设计为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两大板块,相辅相成,助力教师全面提升。
培训首日,黄宗瑛总经理凭借深厚的行业积淀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中国民航的发展历程,让学员们对行业的起源、发展和现状有了清晰的认识。同时,她精准剖析了乘务员的职业定位,明确了乘务员在航空服务中的关键角色和职责,并详细阐述了教学原则,为学员们的教学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在理论教学进程中,巧妙穿插了乘务员技能摸底培训测试。借助中国航协精心打造的民航乘务员职业资格鉴定考前培训与自测平台,授课专家能够第一时间对学员们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精准学情分析。这种动态反馈机制,使得教学内容能够根据学员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优化,极大地确保了培训效果,让学员们能够学有所获、学有所用。
后两天的课程由张燕凌教员主导,她从民航乘务的沟通技巧和服务技巧入手,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场景紧密结合,展开了一场生动且实用的教学之旅。在理论教学方面,张教员系统讲解了安全规章及运行管理,让学员们深刻认识到民航安全的重要性以及各项规章制度的严谨性;详细阐述了航线与特殊旅客服务,使学员们掌握了应对不同航线特点和特殊旅客需求的服务策略;深入剖析了客舱安全管理,提升了学员们应对突发安全事件的能力。理论学习之后,学员们进入模拟舱进行实践操作。在模拟舱内,学员们仿佛置身于真实的飞行环境中,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培训期间,教师们的学习热情高涨,积极参与分组研讨和经验分享活动。各院校代表围绕课程设置、实践教学、校企合作等关键议题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我校教师在此次交流中,积极分享了“校企双元育人”模式。该模式通过与航空公司深度合作,共建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职业环境和实践机会;共同开发课程,确保教学内容与行业需求紧密贴合;互派师资授课,实现行业专家与学校教师的优势互补。这一模式得到了与会专家和同行的高度认可,大家纷纷表示值得借鉴和推广。同时,教师们也虚心学习其他院校的先进经验,从中汲取灵感,为我校乘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方向。
值得一提的是,黄宗瑛教员在培训首日授课过程中不幸受伤,但她以高度的敬业精神和顽强的毅力,带病坚持授课整整四天。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爱岗敬业的深刻内涵,深深感动了每一位参训学员。结业典礼后,学员们怀着崇敬与感激之情,纷纷上前向黄教员表达谢意,并合影留念,定格了这一充满温情与感动的瞬间。
教师刘梦玮在培训总结中深有感触地写道:“此次培训让我深刻意识到,作为民航乘务专业教师,我们肩负着为行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神圣使命。民航行业发展日新月异,我们必须紧跟行业发展趋势,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将行业标准和职业要求深度融入教学全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政治素质过硬、专业技能精湛、服务意识优良的民航乘务人才,为我国民航事业的蓬勃发展贡献力量。”